■文/图 本报记者 王军豪本报通讯员 刘冠军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基。“我们从完善种业全产业链入手,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引进并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形成了以企业为主......【详细】
记者蹲点行动丨空降赤眼蜂 围歼鳞翅虫
莘县徐庄镇:智能方舟产金耳
记者蹲点行动丨“世外苗源”探秘
记者蹲点行动丨又见樱桃红满枝
东昌府区堂邑镇南关村:3万吨旧菌袋变废为宝
东昌府区沙镇前刘村:小小糖蒜头 撑起大产业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军豪本报通讯员 刘冠军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基。“我们从完善种业全产业链入手,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引进并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形成了以企业为主
杨丁辉的主打产品“活珠子”销量在全网名列前茅,多次在各大电商平台创造单日订单过万的销售佳绩,2021年公司全网销售额达1.5亿元。
■ 本报记者 林金彦乡村要振兴,乡风必文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东昌府区闫寺街道积极推进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3+2”工作机制。该街道立足“有人管事、有
7月11日,走进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孟堤口村,机器轰鸣,人员忙碌。“大家都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挺好。”孟堤口村党支部书记孟昭银说话不误干活。
盛夏的东阿,花香鸟语,惠风和畅。行走在陈集镇的村落之间,满眼青葱翠绿,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各村文化广场充满欢声笑语,一幅幅清新美丽的农村画卷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莘州街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定期举办“时政学习班”“信息写作研讨班”“马克思主义著作研读班”等,“通过对年轻同志的严管厚爱,多方位培养,为他们铺平未来的成长道路。”
政府就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让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羊肚菌是一种极为珍贵的野生菌,也是与松露、松茸、牛肝菌齐名的世界四大野生菌之一,有“素中之荤”的美称。
常海子村是远近闻名的果蔬种植专业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该村村民就种植香瓜、黄瓜等作物。2012年,常海子村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办文明婚礼,树文明新风,这样的婚礼在茌平区已经屡见不鲜。该区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突出乡风文明主题,举办了多场温馨而简约的新时代文明婚礼。
这支专职调解“巾帼”力量,充分发挥女性亲和力强的优势,采取抱团调解的方式,在田间地头、屋前巷后、车祸现场,成功化解了一桩桩纠纷,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城西望·向未来”,这个厚重的标语寄托着全市人民的期望。“高铁时代”渐行渐近。
开门见群众,出门是大棚,徐玉英在自己的葡萄种植基地里成立了临清市玉英委员工作室,为农户免费提供葡萄苗木的引进、培育、种植、销售等咨询服务。
一个乡村小饭店,缘何食客络绎不绝?饭店的主人宗成忠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在饭店后面,有一处他自家经营的鱼塘,塘内的鱼新鲜肥美,引得不少人过来尝鲜。
市供销社把推进土地托管、创建“吨半粮”村作为服务“三农”的重点,引导农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土地集中起来由供销社开展耕、种、管、收全程托管服务,实现土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提高了粮食种植效益。
进入5月,嫩绿的芦笋迎来收获季。在高唐县固河镇巩庄村芦笋种植基地,一株株芦笋鲜嫩挺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十几名村民正手持小剪刀熟练地采割嫩茎,然后分选、裁切、打包、装箱……
“我们养殖的肉牛是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两个优良品种,这两年养殖效益还不错。”李英勇说,一般情况下,一头牛犊养殖10至12个月就可以出栏,以当前的市场价格计算,一头牛能赚六七千元。
茌平区乐平铺镇后常村村民常来奇通过种植、嫁接技术,把一株株普通的仙人掌“改造”成极具观赏性的花卉植物,蹚出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5月10日上午,东昌府区沙镇镇潘庄村村民代表将一封信送到东昌府区区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办公室,以期挽留驻村干部东昌府区水利局二级主任科员陈洪云。
“红色七点半”是该镇着力打造的党建服务品牌,村级网格党支部避开党员群众白天务农和务工时间,利用晚上7:30这一时间,召集全体党员干部、部分群众代表,以“学习”为基础、以“议事”为主干、以“办事”为目标,让干部群众在参与共治中贡献智慧、增进情感。
裴海涛的锦鲤养殖基地位于度假区于集镇西太平村村委会南50米,养殖基地西侧有一处古色古香的茶棚,南侧是一片占地28亩的坑塘,周围树木林立,环境清幽、静谧。
“村集体有收入了,村民腰包鼓了,村里也变了样,全村人的心也越来越齐,证明全龙探的这条路走对了!”村里70多岁的老党员王全正说,大家会跟着
楚自峰是河店镇本土“网红”,开办了自己的生鲜瓜果供应链企业,最近两年从事生鲜网络销售生意。凭借诚信经营,从事直播卖瓜时间久了,楚自峰的直播间人气渐渐旺了起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住户房前屋后,2米宽的菜畦,种满了茄子、西红柿等蔬菜;菜畦边缘,用砖块砌起了围挡,形成了“微菜园”。
今年4月,度假区的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开工,施工中将老旧的供水管道全部更换成环保耐用的PE管,还为每户更换智能水表,预计11月底全部改造完成。
于正军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能手,早些年一直在外打工,但始终怀揣创业梦想。3年前,得知家乡有一批3年龄的蟠桃树要转让,在细细思量后,他开启了自己的“甜蜜”事业——种植蟠桃。
今年以来,堂邑镇在东昌府区率先构建“自然村—新村(社区)—镇”三级“信用+美丽乡村”体系,成立了三级“信用超市”,同时,创新实施“信用积分”管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积分制管理全过程。
如今,6个多月过去了,第一茬小番茄已经成熟。眼看到了收获的季节,苏景红看在眼里、喜在心间。
目前,该村葡萄大棚已达130余座,种植面积500余亩,亩均效益达2万余元,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庄增收致富。
在度假区于集镇太平新村村头,两座狭长的菌菇棚矗立在一片杨树林里,格外显眼。这里,是太平新村的农业种植“实验基地”。
好记者,时时在路上;好新闻,永远在基层。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本网从即日起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记者蹲点行动”栏目,进一步促进新闻记者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站所等一线,开展蹲点调研和体验式采访,报道我市基层干部群众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和先进经验,充分展示全市干部群众建设“六个新聊城”的生动实践,接续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广泛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奋楫争先、勇毅笃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亲证高质量发展中的“首善力量”——聊城日报社联合东昌府区开展蹲点采访行动
用心感受太平新村的“春天”——聊城日报社记者“蹲点行动”采访手记